为了确保锅炉安全、经济地运行,锅炉给水要求必须经过软化、除氧处理。从而降低水中的钙、镁盐类等含量,减少水中的溶解气体,使其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,防止锅内结垢,减轻对受热面金属的腐蚀。若水不软化,长此以往会结成水垢,轻则影响了热效率,重则使设备无法运行甚至彻底损毁。
经过了离子交换的化学原理软化处理的水进入锅炉,烧成蒸汽,经过到汽轮机做功、在凝汽器内冷凝后,应当送回锅炉继续加热,以减少软化水的处理。同时也可以弥补由外部处理后的软化水补给量不足的情况。软化水循环使用中的污水将被排出。这样的循环使用,可以充分利用凝结水的余热,也能够大量节约软化水的处理成本。
1、锅炉钢板、管路因过热而被烧损
锅炉内如结有水垢,又要保持一定的出力(工作压力和蒸发量),这样只能增加火侧的温度。因此水垢越厚,热导率越差,锅炉火侧的温度就得越高。
从试验所得数据可以看出,对于工作压力为1.4MPa的锅炉,火侧的温度在900~1200℃之间,水侧温度为197℃,未结水垢时的钢板温度,只有215~250℃。同样类型锅炉,锅板上结有0.8~1.0毫米的混合水垢时,钢板温度比无水垢时约高134~160℃。当20#钢板达到315℃时,其力学性能开始下降,当达到450℃时,就会因过热而蠕变。因此锅炉给水处理不好,锅炉很容易结生水垢造成锅炉金属烧损。
当锅炉蒸发面结有水垢时,火侧的热量不能很快传递给水侧,就会降低锅炉的出力。如某化肥厂,因水处理不好,锅炉结垢,使锅炉蒸发能力降低到三分之二,造成供气不足,自动作业线不能开车,导致全厂停产。
当锅炉结有水垢时,为保持锅炉一定的出力,就必须提高火侧的温度,从而使两项热损失增加:一是向外界辐射的热损失;一是排烟的热损失。
由于锅炉的工作压力不同,以及水垢的热导率及厚度的不同,燃料浪费的数量也就不同。即锅炉工作压力越高,水垢热导率越低,水垢厚度越高,燃料浪费量越大。 试验证明,对于工作压力为1.4MPa的锅炉,因结生1毫米厚混合水垢,燃料浪费可达8%。据统计,仅东北三省,每年因锅炉结垢造成的煤炭浪费高达200 多万吨。某市的锅炉经过化学除垢后,节煤量大都在5%~25%。
综上所述,对锅炉进行水处理,从全局讲,是“一本万利”的事,水处理的基建和运行费用,只占水处理后各项费用和的四分之一。
|